如何看待“作者之死”
作者: 桑明旭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关键词: 作者之死 罗兰·巴特 文本 资本 意识形态陷阱
摘要:如何正确看待“作者之死”,是当前理论研究亟需澄清的原点性问题之一。在对巴特“作者之死”进行理论回顾和批判性分析后可以发现,先于文本存在和文本完成后的作者可以“死”,作者并不具备比读者更高的阐释权力。但作为文本撰写者和意义赋予者的作者不能“死”,文本的意义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从表面上看,是拉康、巴特、福柯等人要求作者“死”;从实质上看,是理论和现实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增殖方式的发展变化要求作者“死”。不能深刻地看到这一点,简单地对待“作者之死”,不论是反对还是坚持,都很容易掉进前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布下的意识形态陷阱。
上一篇:启蒙方案、透明性与道德生活
下一篇:信心解释学与怀疑解释学——从保罗·利科谈起